要保障网络安全,必须将组织管理体系、技术标准体系、技术防护体系三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。组织管理体系包括组织机构、人员编制、职责分工、教育培训;技术标准体系包括行政法规、技术标准与规范;技术防护体系包括物理安全防护、电磁安全防护、信息安全防护(包括网络、计算环境、基础设施、应用系统的安全防护技术,如入侵检测技术、防火墙、安全评估技术、信息认证技术、访问控制技术、加密、解密技术和安全态势感知技术等)。
  安全保密技术与安全保密制度相辅相成,能够互相促进,也能互相制约。安全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不到位,再严密的安全保障措施也是形同虚设;如果安全技术不到位,就会使安全保密措施不完整,任何疏忽都会造成泄密的后果;安全教育、培训不到位,网络安全涉及的人员就不能很好地理解、执行各项规章制度,也不可能正确使用各种安全防护技术和工具。
  在构建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时,要注意遵循以下原则。
  1)木桶原则。网络攻击通常针对网络最薄弱的环节。安全机制和服务设计的首要目的是防御最常见的攻击,通过提高整个系统的“安全最低点”的安全性来提高整个网络的安全性能。
  2)整体性原则。充分考虑各种安全配套措施的整体一致性'不要顾此失彼。
  3)均衡性原则。绝对安全难以达到,也不一定必要,所以需要建立合理的实用安全性与用户需求评价和平衡体系,正确处理需求、风险与代价的关系。
  4)等级性原则。等级指安全层次或安全级别,包括信息保密程序分级、对用户操作权限分级、对网络安全程度分级(安全子网和安全区域)、对系统实现结构的分级(应用层、网络层、链路层等),从而针对不同级别的安全对象提供合适的、可选的安全解决方案。
  5)一致性原则。安全体系的设计必须遵循一系列标准,以确保各个分系统的一致性。
  6)易操作性原则。安全措施如果太复杂,不好设置和操作,使用时就很容易出错'反而更不安全。
  7)技术与管理相结合原则。仅有安全技术是不够的,还需要有配套的安全管理措施,它们相辅相成,能够互相促进,也能互相制约。
  8)统筹规划、分步实施原则。设计安全防护体系时,首先要有完整的解决方案,然后考虑到时间和成本,分阶段逐步实施。在实施过程中,还需对最开始的方案进行修正。
  9)动态发展原则。安全技术和安全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,而是动态变化的,因此,构建全防护体系时,应根据形势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。
  总之,网络安全不仅仅是_个技术问题或一个管理问题,它是一个系统工程,一定要坚持以组织管理为保障,以技术标准为指南,以防护技术为手段,三位一体才能提高安全防护水平。

关于TeamDoc软件:

TeamDoc是基于服务器/客户端架构的轻量级文件管理软件。TeamDoc将文件集中加密存储在您单位自己的服务器中,员工使用TeamDoc客户端访问服务器,从而获得与自己权限相关的权限:登入后与“我的电脑”界面类似,可以看到自己该看的文件,编辑自己能编辑的文档,对于能看到的文件,还可以细分文档权限,进而做到能看不能拷,能看不能截屏等功能,多种权限灵活设置,在线协同编辑、全文搜索、日志与版本追踪,快速构建企业文档库。告别假大空,我们提供值得您选择的、易用的、可用的文档管理软件。现在就访问TeamDoc首页

TeamDoc软件界面(点击可放大)

版权所有:南京网亚计算机有限公司,本文链接地址: 网络安全防护体系